变“坐堂等客”为“送诊上门”
变“坐堂等客”为“送诊上门”
沈阳“检察蓝护航创业者”法律服务站覆盖近7000家企业
法治日报记者 韩宇
法治日报通讯员 冯茉莉 纪枭楠
今年11月18日下午两点,一场特殊的和解签约仪式在辽宁省沈阳市大东区“检察蓝护航创业者”法律服务站(以下简称“护航创业者服务站”)举行。在大东区人民检察院检察官提供的精准法律服务下,因合同纠纷“拉锯”一年半的两家民营企业终于握手言和,签订和解协议后当场履行。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在依法保障和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中,沈阳市人民检察院主动作为,自去年12月4日以来,在全市民营企业集中的商协会、小微企业集中的创业园和孵化基地,组织两级检察院陆续成立17个护航创业者服务站,覆盖企业近7000家,打通了惠企的“最后一米”。
即时沟通 让法律服务“多走路”
“检察官,我们正常经营怎么就涉及合同纠纷了呢?真是不明白,这可怎么办呀?”近日,沈阳市检察院第二检察部检察官助理陈莹接到某散热器有限公司负责人的预约咨询电话,电话那头的声音充满焦虑。
安排好手头的工作,陈莹立即赶到位于沈阳市浑南区的001号护航创业者服务站,与预约的企业家针对合同纠纷相关法律问题进行面对面解答。经过20多分钟的解答,这位眉头紧锁的企业家露出了笑容,为检察官竖起了大拇指。
像这样预约的法律咨询,每周都会有。护航创业者服务站履行“实打实解答法律咨询、面对面提供法律服务、零距离开展法律宣传、心贴心搜集企业诉求”四项职能,以主动保障的姿态为民营企业健康发展吃下“定心丸”。
如今,沈阳检察机关把护航创业者服务站设在企业旁边,变“坐堂等客”为“送诊上门”,一改过去企业有诉求、有问题需要到检察院找检察官反映的局面,真正实现让法律服务“多走路”,企业家“少跑腿”。
按需保障 让经营风险“零输出”
今年10月,一场检察法治营商“天气预报”面向沈阳市个私协会、连锁企业协会等商协会发布。沈阳市检察院通过统计分析涉民企案件数据,聚焦多发类案的突出问题,向企业定期发布有针对性的法律风险预警提示。而此次发布的是法治营商“天气预报”中“红色预警”项目——危险驾驶罪。
“原来危险驾驶罪不是‘小雨’,而是影响企业发展、危害公共安全的‘狂风暴雨’呀!”“我们不仅自己不能触碰法律‘红线’,也要引导企业负责人避免出现这类问题,保障企业健康发展。”在场的企业家们觉得检察机关利用法治营商“天气预报”进行法律风险提示,是预防犯罪和服务营商方面的创新举措,希望法治营商“天气预报”能够护航企业“风调雨顺”。
以护航创业者服务站为枢纽,沈阳市检察机关与市工商联、企业商协会等建立密切联系,“沉下去”到企业中直接倾听呼声、精准把握企业生产经营状况,不断推动护航创业者服务站由“建全”到“用好”。在这里,检察机关面对的不再是一本本冰冷的案卷,而是一个个鲜活的企业;办的不仅是涉企案件,更是企业家的人生。这些,为检察机关更好地转变司法理念提供了实践支撑,避免了机械办案,增添了检察温度。
免费服务 让企业成本“零增加”
沈阳市政协委员、大东区新联会会长连志萌对不久前的一场民营企业家与检察官的“法治之约”记忆犹新。沈阳市检察院服务民企检察官“博硕团”成员,与十余位民营企业家和创业者共聚一堂,围绕企业关心的法律问题开展热烈交流。
“因为天气原因堵车,活动开始的晚了些,但请各位企业家相信,检察机关对民营企业的依法保障和对公平正义的维护不会迟到。”沈阳市检察院营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的开场白得到在场企业家们的热烈响应,而随即开展的法律讲座更是受到热烈欢迎。
一支由沈阳市两级检察院素质高、业务好、沟通能力强的百余名检察干警组成的“博士团”“硕士团”,是走进护航创业者服务站开展法律讲座的主要力量。很多中小微企业资金紧张,没有余力聘请法律顾问或法务团队,护航创业者服务站接收企业法律服务“订单”,以免费、便捷的方式提供法律服务,深入分析企业安全隐患和管理漏洞,运用检察建议帮助企业建章立制,促进依法规范经营,为企业节约成本,提升竞争力。
护航创业者服务站创建以来,在沈阳全市开展各类普法宣传和法律咨询等活动200余场,解决企业法律诉求400余项,向2000余家企业、商会发放问需调查问卷,为5家本土企业上市提供相关人员无犯罪记录查询和上市访谈支持,向多家知名大型企业制发检察建议,推动完善内部管理,给民营企业家带来满满的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