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我盟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全覆盖

        2020-11-24 07:01:17来源:兴安日报  编辑:陆平

        以破解难题为牵引 以平台建设为抓手

        我盟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全覆盖

          我盟把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来抓,在全区率先启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建设,强化党建引领,有效破解制约市域社会治理难题,高标准建设智能化社会治理平台。

          凝心聚力 破解“瓶颈制约”

          高位推动,破解运行不畅难题。我盟将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及智慧平台建设纳入全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列入2020年全盟十项重点工作之一,确定为全盟56个取得新突破工作之首。盟委考核办将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纳入年终重点考核。

          积极争取,破解机构人员难题。采取“撤一设一”的原则,成立了副处级兴安盟市域社会治理指挥服务中心,下设6个职能科室,调配整合26个编制;旗县市也批设了机构、人员,保证了市域社会治理指挥服务中心的有效运转。

          多方筹措,破解资金短缺难题。筹集专项资金5.5亿元用于中心和平台项目建设。目前,盟旗两级7个市域社会治理指挥服务中心均已建成并投入运转使用。

          科学整合,破解各自为战难题。将市域社会治理指挥服务中心与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社会治安防控中心、应急管理指挥中心、行政审批服务中心、一站式矛盾纠纷调处中心等“八中心”进行了深度融合,打破部门间信息壁垒,实现资源互通共享。

          科技赋能 实现“一网三统”

          坚持以科技为引领,打造数据驱动、人机协同、跨界融合的智能化治理新模式。

          社会治理要素“一网统管”。投资2.1亿元建立“五治融合”智慧平台,将线下网格化治理牵引至线上,实现了“人、地、物、事、组织”全覆盖。印发《市域社会治理指挥手册》,厘清责任主体职能职责。自主研发“一标五实”信息采集APP,采集标准地址70.7万条、人口信息171.2万条、实有房屋47.9万条、实有单位和组织2.58万条。开发大数据实战应用平台,3天就侦破了1994年“5.23”强奸杀人案,4个月内打掉电信诈骗团伙5个、跨省吸贩毒团伙1个,连续破获本地案件72起,串破外地案件200余起。

          社会治理风险“一网统防”。全力推进智慧平台和“雪亮工程”建设,整合人工、热线、网络、视频等感知手段,借助大数据分析、模型计算,不断提升预测预警、分析研判、智辅决策的准确性、及时性。提升前端智能感知能力,在全盟范围内新增监控摄像机19600路、后端实时解析14196路。依托37种技战法,实现社会治安立体化信息化防控、公共安全智能化预测预警。依托社会治理大数据平台,构建33个业务模型,对异常事件第一时间进行分析研判,化解风险。

          社会治理事项“一网统办”。智慧平台充分发挥指挥调度、处置群众诉求、提供便民服务、市场监管和综合执法等作用,建成“互联网+公安”民生综合服务平台,实现数据对接,网站PC、微警务、手机APP三站一网统办,打通了公共服务“最后一公里”。

          党建引领 打通“治理末梢”

          通过精准划分网格、科学配备人员、把党小组建在网格上等做法,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创新网格治理模式。政法委和组织部联合发文,规范了嘎查村、社区网格划分和网格员配备。整合党建、综治、城管、公安等各类网格,形成多网合一、一网多用、全域覆盖的基准网格4580个,配备网格员13028名,其中党员8178人,占总人数63%。在每个基准网格内划分更加精细化的“微网格”,实施“一员两长”治理模式。启动网格员“访万家”专项行动,排查化解矛盾纠纷,把贴心服务送到百姓家里。

          完善网格组织建设。通过党建融合充分挖掘党组织资源,全盟设立网格党组织3061个,推行网格长和党小组长“一肩挑”。将社区包联单位纳入社区网格治理范畴,把包联单位的支部活动作为帮助居民群众排忧解难重要途径。推行党员“双报到”,27万余名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广大网格员和党员干部用贴心服务赢得了群众的满意。

          强化网格党建引领。建立由盟委组织部、宣传部、政法委等7个部门组成的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以党建引领,推动部门融合联动。推广党建“契约化”共建,苏木乡镇(街道)、嘎查村(社区)与驻地单位建立联合党委,签订共建协议,形成共建共治的区域化党建格局。试行“五议两签两公开”工作法,完善基层民主协商机制,推进居民依法参与自治章程、居民公约制定,将居民公约与文明评比、平安创建等紧密结合,形成社区治理的长效激励机制。(来源:兴安盟委政法委)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