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共圆伟大中国梦
乌力吉宝力高
8月27日至28日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是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之年召开的一次具有特殊重要意义的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重要讲话,全面回顾了我们党百年民族工作的辉煌历程和历史成就,深入分析了当前党的民族工作面临的新形势,系统阐述了我们党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明确了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思想、战略目标、重点任务、政策举措,为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
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旗帜鲜明地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纲”,所有工作要向此聚焦。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民族工作,着眼新时代民族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特点,深刻把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民族工作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谋长远之策、行固本之举,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采取了一系列新举措,特别是创造性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重大论断,引领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不断创新发展,取得了新的历史性成就,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新境界。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推动民族地区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提升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防范化解民族领域风险隐患、加强和完善党的全面领导、构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格局等具体工作均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路径。因此,抓住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纲”,必须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于党的民族工作全过程各方面。
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维护各民族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全篇贯穿的一条红线就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彰显了保障各族人民根本权益,推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实现共同富裕,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各民族根本利益的价值理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历史向我们证明,没有各民族的同舟共济、共克时艰,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今天。没有各民族的风雨同舟、众志成城,就没有中华民族的明天。“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不仅成为新时代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生动写照,也成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绵延发展的精神密码。从“三千孤儿入内蒙”到“一家三代卫国戍边”,从“最好牧场为航天”再到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北煤南运……“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已经成为各族人民的自觉行动。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关键就在于践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各民族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已成为一个血脉相通、温暖和谐的大家庭。
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
国家强盛才能人民安乐,民族团结才能天下太平。中国的历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中华民族历经几次民族大融合,各民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共同开拓着脚下的土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才能有效应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民族领域可能发生的风险挑战;才能为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提供重要思想保证;才能增进各民族对中华民族的自觉认同,推动中华民族成为认同度更高、凝聚力更强的命运共同体;才能激励各民族团结奋斗,不断拼搏进取,凝聚起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努力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高度概括的“十二个必须”重要思想,从历史方位、重要任务、工作主线、基本原则等方面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系统地回答了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举什么旗、走什么路、怎么做的“时代之问”,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要把学习好、领悟好、宣传好、贯彻好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深入学、系统学、全面学,完整、准确把握和贯彻其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把“十二个必须”要求贯彻落实到民族工作各方面各环节,确保全盟民族工作朝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正确方向前进。要持续做好宣传工作,及时准确地把关于民族工作的新思想、新论断、新决策、新部署宣传出去,及时准确送到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各族群众身边。要牢固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和理论,切实做好民族工作,以发展促团结、以团结促发展,以实际行动为兴安盟复创国家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盟添砖加瓦。
(作者单位:兴安盟民族事务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