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兴安盟各族儿女同心共建美丽家园

        2022-03-11 09:01:27来源:兴安日报  编辑:纪梦阳

          内蒙古日报记者 胡日查 高敏娜

          兴安日报记者 韩雨格 武跟兄

          初春的清晨,乌兰浩特洮儿河国家湿地公园两岸,薄雾环绕。两只棕褐色大鸟掠过水面,寂静的树林里瞬间传出一阵短促的惊呼,“来了!来了!”等候许久的内蒙古乌兰浩特洮儿河国家湿地管理局科研监测股负责人许铭“咔哒咔哒”地连按快门记录下这两位“稀客”的身影。

          许铭等候的大鸟,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白尾海雕,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这是白尾海雕首次现身兴安盟。“瞧,咱们兴安盟各族群众共建的美丽家园多么和谐美好啊,连这么珍惜的动物都来做客啦!我们更要齐心协力保护好、建设好我们的美丽家园!”许铭感慨道。

          团结带领各族群众同心协力共建共享美丽家园,一直是兴安盟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重点之一。在兴安盟这片红色沃土、绿色净地上,各民族在这里互嵌而居、亲如一家,早已形成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141万各族群众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感情更加深厚,祸福与共、休戚相关的纽带更加紧密,齐心协力共建美丽家园成了大家的共识和行动。如今,无论是在兴安盟的城区还是沃野,你不仅会感慨家园如此美丽,还会惊叹各族群众如此团结。

          加大生态保护 为美丽家园增绿添彩

          位于科尔沁沙地北端的科右中旗,曾经黄沙茫茫起伏无边,贫瘠且荒凉,脆弱的生态环境一度成为制约科右中旗发展的瓶颈。回忆起儿时家乡的环境,年过古稀的海清老人仍心有余悸。“那时哪有树啊,到处都是沙。天总是黄黄的,风裹着沙子直往嘴里灌。”

          为了保护共同的家园,科右中旗各族群众不仅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像珍视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视民族团结,还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2007年开始,蒙医王布和承包荒山、植树造林,自掏腰包近5000万元,让他的家乡——巴仁哲里木镇哲里木嘎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曾经人人避之不及的荒山成为远近闻名的生态旅游景点。同年,中谷沃农林发展有限公司雇佣当地群众参与人工造林,累计植树200余万株、造林1万亩。2019年,中宣部全体干部职工为科右中旗捐款100万元,在巴彦茫哈苏木哈吐布其嘎查栽植了沙棘7万株。“通过种植沙棘治沙,生态好多了。”看着眼前静止的沙地,哈吐布其嘎查党支部书记金扎拉嘎高兴地说。

          科右中旗各族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让“飞鸟无栖树,黄沙遮天日”永远成为历史。如今,一棵棵五角枫、樟子松、柠条、沙棘绿意盎然,牢牢拴住脚底黄沙;一片片文冠果、欧李、沙果经济林果实累累,屹立在贫瘠的土地之上;一座座沙丘或止步不前,或变矮变小,或彻底消失……短短几年,这快速生长起来的“绿肥黄瘦”,让“沙海”变“绿洲”的梦想照进现实,这只是兴安盟实施大兴安岭南麓百万亩人工林绿色长廊三年行动的小小缩影。2019年,兴安盟启动实施大兴安岭南麓百万亩人工林绿色长廊三年行动,累计植树造林100.228万亩。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近年来,兴安盟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把加快高质量发展与促进民族团结紧密结合起来,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导向,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过去一年,兴安盟完成营造林41.7万亩、退牧还草22万亩、水土流失综合治理100万亩, (下转第二版)(上接第一版)森林覆盖率、草原植被盖度分别达到33%和70%,兴安盟成功创建成为全国第五批、全区首家地市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实践基地,阿尔山成功入选2021年国家级森林康养试点,全盟2/5的国土面积划入生态保护红线,11个国考断面平均水质全部达标,4个城镇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质达标率100%……兴安盟各族群众心连心、手拉手,共植民族团结树,共享生态环境美,以实际行动描绘出一幅碧草连天、鸟语花香的绿色画卷。

          发展生态旅游 让美丽家园绿富同兴

          如果说兴安盟有哪一个产业最能发挥地方整体优势,以一业带动百业兴旺,将来能够在全区占有一席之地,旅游业当仁不让。

          这里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盟,是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在近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一半是草原,1/3是森林,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面积占国土面积近1/10。自然风光神奇秀美,地域文化多姿多彩,民俗风情独具魅力。从阿尔山的林海圣水,到乌兰浩特的红色之旅;从科右中旗的枫情马镇,到科右前旗的杭盖草原;从扎赉特旗的深山珍鸟,到突泉县的春州古城,兴安大地处处好风光。

          沐浴在党的民族政策阳光雨露中,越来越多群众吃上“生态饭”过上好日子。

          在享有“乌兰浩特市后花园”美誉的义勒力特镇,秀美的自然风光和恬静的农家生活,让这里成为不少外地游客亲近自然、体验民俗的不二之选。脑筋活泛的村民修英丽、辛天喜在村里做起了农家乐、出租观光自行车的买卖,彻底告别了务农,一年四季全力搞旅游,“生态饭”越吃越香。“以前种地,一年到头也就收入万把元,现在赶上五一、端午假期,3天就能收入1.2万元,可比种地赚钱容易多了。”辛天喜对眼下的生活心满意足。

          虽然天气寒冷,但科右前旗居力很镇的科右前旗雪村滑雪场里的游客络绎不绝。科右前旗借势冬奥会,以“雪村滑雪场”冰雪旅游景区为载体,充分挖掘“冰雪+”模式,让“冷资源”发挥出“热效应”。

          “科右前旗一直谋划发展全域旅游、全季旅游,今年在红色、绿色、蓝色‘三色旅游’基础上,增添银色,持续放大生态优势,不仅让绿水青山成为金山银山,还让冰山雪山成为金山银山。下一步,科右前旗将以旅游带动乡村振兴和居民就业,不断丰富旅游业态,补齐发展短板,不断满足游客需求。”科右前旗委副书记、旗长王立东说。

          而在2022年初兴安盟召开的盟委(扩大)会议暨全盟经济工作会议上,更是为下一步加快全域全季旅游发展指出了一条明路。要坚持因地制宜、突出打好“特色牌”,支持阿尔山市重点打造国家级休闲旅游度假区,乌兰浩特市重点打造中国红色旅游目的地,扎赉特旗重点打造国内知名山水生态旅游度假区,科右中旗重点打造中国新兴草原旅游目的地,突泉县重点打造国内一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区,以点串线、以线带面,让兴安盟成为一个大景区、大休闲地、大度假区,让兴安盟的旅游全域火起来、四季热起来。

          改善人居环境 让美丽家园舒适宜居

          近年来,兴安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与城市农村环境改善深度融合,大力开展老旧小区改造、农村牧区危房改造、口袋公园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各族群众齐心协力,共建共筑民族团结“幸福家园”,不断绘就农村人居环境“美丽画卷”。

          “我一度以为城市里,只有路上的树和天上的云,才能让人真正地放松下来。直到有一天在回家的路上,发现曾经的老粮库不见了,多出来的是充满生机的‘口袋公园’,我才猛然意识到,乌兰浩特这座城市好像不一样了。”站在札萨克图中街的“口袋公园”里,市民郑立兰一脸幸福地说。

          当家门口、马路边、角落里,一个个精致小巧的“口袋公园”拔地而起,很多城市居民在茶余饭后,多了个谈天说地、锻炼身体的好去处,推窗见绿,开门见景、出门进园,让更多市民尽享惬意的绿色美景和高品质的生活。

          与此同时,老旧小区改造让越来越多“老”居民过上了“新”生活。乌兰浩特市建设小区的居民在看到小区管网换新、道路重修,小区面貌发生了彻头彻尾的变化后,高兴不已。“这次政府不仅改善了小区环境,还把供暖管道也给换了,以前在家穿着大棉袄盖着毯子看电视,现在屋里穿半袖就行,小区改造这件事儿让居民非常暖心,大家都夸改得好。”

          如今,不仅越来越多城市居民的“小幸福”和城市“大发展”同频共振,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让干净整洁、美丽富裕的“大院暖乡”成了人们心驰向往的故乡。

          对于在兴安盟扎赉特旗音德尔镇长发村生活了一辈子的秦启林来说,逃离脏乱差的农村,跟儿女一起去大城市生活是他曾经的梦想。现在,通过大力开展美丽乡村建设,他家跟当地很多农户一样,房子“穿衣戴帽”,院落周围种起了花草树木,天气好的时候,他经常和几个老邻居到村里的小广场闲坐。每天和绿水青山相依相伴,他的愿望早已悄然改变。

          现在,他成了村里26名保洁员之一。每天早上吃完饭,就拎起扫帚,到自己负责的“一亩三分地”清扫卫生。“瞅我们村现在变化多大,柏油路、路灯、垃圾箱一应俱全,夏天各种花草树木特别好看,还有不少城里人来玩呢。现在我们村环境好了,居民素质也高了,没有人乱扔垃圾,干活不累,我争取干到70岁!”乡村风貌和人居环境的改变,让很多像秦启林一样的村民有了更多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加深了他们守护好美丽家园的信心和决心。

          站在新起点上,兴安盟各族群众追求幸福美好生活的信心更强、底气更足、士气更盛,将继续团结一心、意气风发地守护好这方碧绿、这片蔚蓝、这份纯净!

        友情链接